不兩立
基本解釋
不能同時并存。《戰國策·燕策三》:“ 燕秦 不兩立,愿太傅幸而圖之。” 三國 蜀 諸葛亮 《后出師表》:“先帝慮 漢 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故託臣以討賊也。”《明史·高攀龍傳》:“ 楊璉 等羣擊 魏忠賢 ,勢已不兩立。”
英文翻譯
1.incompatibility
成語(Idiom):不兩立
發音(Pronunciation):bù liǎng l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兩個或多個事物之間互不相容、互相排斥、無法共存。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指兩個或多個事物之間存在著嚴重的矛盾沖突,彼此之間無法和諧共處。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描述兩個相互對立的人、事、物之間的關系,表達彼此之間無法相容、無法和解的矛盾沖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不兩立”最早見于《左傳·襄公二十五年》:“不兩立,不相與也。”后來成為常用的成語,用來形容兩個對立的事物無法相容。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不(negative)+ 兩(two)+ 立(stand)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兩個人的觀點不兩立,經常爭吵不休。
2. 他們的利益不兩立,所以無法合作。
3. 兩個國家的政治制度不兩立,難以建立友好關系。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不兩立”記憶為兩個相互對立的人站在不同的地方,無法一起站立。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與“不兩立”相關的成語,如“水火不容”、“針鋒相對”等,加深對矛盾沖突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和我的朋友不兩立,我們經常爭吵。
2. 初中生:兩個國家的政府意見不兩立,導致了緊張的局勢。
3. 高中生:兩個公司的利益不兩立,導致了激烈的競爭。
4. 大學生:兩個學術派別的理論觀點不兩立,引發了學術界的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