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洗耳恭聽(xǐ ěr gōng tīng)
發音(Pronunciation):xǐ ěr gōng tī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虛心聽取他人意見或教導,以便吸收有益的知識和經驗。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洗耳恭聽意為洗凈耳朵,恭敬地聽取他人的教導和意見。表示虛心接受他人的指導,以便吸收有益的知識和經驗。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在學習、工作或人際交往中,當我們需要學習別人的經驗或接受他人的建議時,可以使用這個成語。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中國古代的《孟子》一書中。故事講述了孟子去拜訪齊國的大夫管子,管子告訴孟子他的學問是從山中的樹木和水流中學來的。孟子聽后非常敬佩,表示自己要向管子學習,洗凈耳朵,虛心聽取他人的教導。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洗耳恭聽是一個動賓短語,其中“洗耳”是動詞短語,恭聽”是動詞短語中的動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學習的關鍵是要保持洗耳恭聽的態度。
2. 他總是洗耳恭聽,從別人的錯誤中吸取教訓。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與洗臉潔面相關聯,將“洗耳恭聽”與“洗臉”聯系起來,形成記憶關聯。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虛心學習相關的成語,如“虛心使人進步”、“博學多才”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說我們要洗耳恭聽,才能學到更多的知識。
2. 初中生:在學習中,我們要保持洗耳恭聽的態度,虛心向老師請教。
3. 高中生:面對考試的挑戰,我們要洗耳恭聽,吸收更多的學習方法和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