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城
基本解釋
(1).謂于城周舉火,形成火的城墻,使敵不能進。《梁書·羊侃傳》:“后大雨,城內(nèi)土山崩,賊乘之,垂入,苦戰(zhàn)不能禁。 侃 乃令多擲火,為火城以斷其路,徐於里筑城,賊不能進。”
(2).古代朝會時的火炬儀仗。 唐 李肇 《唐國史補》卷下:“每元日、冬至立仗,大官皆備珂?zhèn)悖袪T有至五六佰炬者,謂之火城。宰相火城將至,則眾少皆撲滅以避之。” 宋 王禹偁 《待漏院記》:“相君啟行,煌煌火城;相君至止,噦噦鑾聲。” 明 高啟 《早至闕下候朝》詩:“騶吏忽傳丞相至,火城如晝曉寒銷。” 清 鈕琇 《觚賸·燕京元夜詞》:“曾望蕊珠宮闕,星橋云爛,火城日近,踏遍天街月。”
成語(Idiom):火城(huǒ chéng)
發(fā)音(Pronunciation):huǒ ché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固若金湯、堅不可破的城堡或防線。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火城是由“火”和“城”兩個字組成的成語。火表示火焰,城表示城堡。火城比喻堅固不可摧毀的防線或困難攻克的難題。它形象地描述了一個堅不可破的防線或固若金湯的堡壘。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某個團隊、組織或個人在面對困難、挑戰(zhàn)或攻擊時表現(xiàn)出堅定不移、不可動搖的態(tài)度和能力。也可用來形容某個地方或場所的安全性極高,難以攻破。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項羽本紀(jì)》記載了火城的故事。戰(zhàn)國時期,項羽領(lǐng)導(dǎo)的楚軍攻打宛城,宛城城墻堅固,楚軍無法攻破。項羽派遣了大量士兵用火攻來攻擊城墻,但城墻依然屹立不倒,形成了一道固若金湯的火城。最終,楚軍無法攻破宛城,被迫撤退。
成語結(jié)構(gòu)(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火城)+ 謂語(堅固不可破)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團隊建立了一座火城,面對各種困難都能堅定不移地前進。
2. 這座大樓的安全措施堪稱火城,不容易被入侵。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火城”想象成一座堅固的城堡,城墻上還冒著火焰,形成了一個固若金湯的火城。
延伸學(xué)習(xí)(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xué)習(xí)其他與堅固、安全相關(guān)的成語,如“金湯鐵壁”、“鐵桶般的安全”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xué)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xué)生:我的家是一個火城,爸爸媽媽保護我很安全。
2. 初中生:我們的足球隊是一支火城,比賽中我們始終沒有被對手攻破。
3. 高中生:面對高考的壓力,我們要建立起一座堅固的火城,努力攻克各科目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