靴袴
成語(Idiom):靴袴(xuē kù)
發音(Pronunciation):xuē k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的行為舉止粗魯、野蠻。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靴袴是由“靴子”和“袴子”兩個詞組成的,靴子是指皮鞋,袴子是指古代男子穿的一種褲子。靴袴這個成語用來形容一個人的行為舉止粗魯、野蠻,像穿著靴子和袴子一樣粗糙。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靴袴這個成語多用于形容人的行為粗暴、無禮,常用于口語和書面語中??梢杂脕硇稳菀粋€人的態度粗魯,不講禮貌,不顧他人感受。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靴袴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晉書·王敦傳》中,記載了晉朝時期王敦的事跡。王敦是一個有才華但性格粗魯的人,他的行為舉止常常讓人感到厭惡和不悅。后來,人們用“靴袴”來形容一個人行為粗魯、野蠻。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靴袴這個成語由兩個詞組成,分別是“靴子”和“袴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舉止粗魯,真是靴袴之徒。
2. 這個人穿著靴袴,舉止粗野,完全沒有教養。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穿著靴子和袴子,走路時踩得很重,舉止粗糙,這樣就可以記住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成語相關的古代服飾和禮儀,了解古代人的生活習俗和行為規范。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行為太靴袴了,老師都生氣了。
2. 初中生:他的態度很靴袴,完全不顧及別人的感受。
3. 高中生:這個人的舉止粗魯,真是靴袴之徒。
4. 大學生:在大學里,我們應該避免靴袴的行為,要有文明禮貌的待人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