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況
基本解釋
(1).與類似事例進行比照?!?a href="/r_ci_58d1eed5454391b69e018cee266e33d7/" target="_blank">漢書·刑法志》:“其后姦猾巧法,轉相比況,禁罔寖密。” 唐 權德輿 《雜詩》之二:“魂交復目斷,縹緲難比況?!薄?a href="/r_ci_54f8e30846aa2037f43c1b2e69b6b054/" target="_blank">新唐書·牛僧孺傳》:“精金古器以比況君子?!?br>(2).比擬。
成語(Idiom):比況
發音(Pronunciation):bǐ kuà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比較兩種情況或事物的差異。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比況是由“比”和“況”兩個字組成。比指比較,況指情況。比況的意思是通過比較兩種情況或事物,來突出它們之間的差異。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比況常用于描述對比兩個事物或情況的差異,用來強調某種特點或現象的對比。可以用于口語、書面語和文學作品中。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比況最早出現在《左傳·襄公二十四年》一文中。故事中,齊國有一位叫子西的人,他很聰明而且善于觀察。他曾經說過:“天下之人,莫不慕仁好義,而齊無聞焉。”意思是說,天下的人都向往仁義,只有齊國沒有聽說過。這句話通過比較天下之人和齊國的情況,揭示出了齊國的特殊之處。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比況的結構是“比+況”。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們兩個人的成績相差很大,真是比況明顯。
2. 這兩個產品的質量差距太大了,真是比況明擺著。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來記憶這個成語。比如,想象兩個人站在一起比較,他們的況(情況)差異很大,就可以聯想到比況的意思。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學習其他相關的成語來進一步擴展對比況的理解,比如“比比皆是”、“比翼雙飛”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們兩個人的身高差太多了,比況明顯。
2. 初中生:這兩本書的內容相差很大,真是比況明擺著。
3. 高中生:這兩個城市的發展速度差距很大,比況很明顯。
4. 大學生:這兩個專業的就業前景差異很大,比況非常明顯。
5. 成年人:他們兩個人的性格差異很大,比況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