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牽絲攀藤
發音(Pronunciation):qiān sī pān té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比喻利用別人的力量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牽:拉;絲:繩子;攀:爬;藤:藤蔓。牽絲攀藤原指用絲線牽引攀藤爬樹。比喻利用他人的力量、關系或權勢來達到自己的目的,沒有自力更生的能力。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某些人利用他人的力量或資源來達到自己的目的,缺乏獨立自主的能力。也可以用于批評那些依附他人,沒有自己的主見和能力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相傳,古代有一個學者,他求學期間非常刻苦努力,但卻始終無法通過考試。他心灰意冷,覺得自己的努力都白費了。后來,他遇到了一個有權勢的官員,這個官員答應幫助他通過考試,但條件是他必須成為官員的馬前卒。學者沒有辦法,只能接受這個條件。在考試前一天晚上,官員給了學者一條絲線,讓他牽引著攀爬藤蔓來增加自己的運氣。學者照做了,結果竟然通過了考試。這個故事就形成了“牽絲攀藤”這個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賓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靠牽絲攀藤才得到了這份工作。
2. 這個人沒有實力,只會牽絲攀藤。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聯想成一個人用絲線牽引著攀爬藤蔓,表示他依靠他人的力量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其他類似的成語,如“依山傍水”、“借花獻佛”等。這些成語都有類似的含義,可以幫助我們理解和運用這些成語,豐富我們的語言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總是牽絲攀藤,讓別人幫他做作業。
2. 初中生:這個學生沒有自己的主見,只會牽絲攀藤,靠關系來解決問題。
3. 高中生:他為了進入理想的大學,不惜牽絲攀藤,拼命拉關系。
4. 大學生:在競爭激烈的就業市場上,很多人不得不牽絲攀藤,爭取更好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