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笄
基本解釋
◎ 及笄 jíjī
[be old enough to marry;girl's coming of age] 指女子到了可以許配或出嫁的年齡(笄:束發用的簪子。古時女子十五歲時許配的,當年就束發戴上簪子;未許配的,二十歲時束發戴上簪子)
女子許嫁,笄而醴之,稱字。——《儀禮·士昏禮》
年已及笄
詳細解釋
《禮記·內則》:“﹝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鄭玄 注:“謂應年許嫁者。女子許嫁,笄而字之,其未許嫁,二十則笄。”笄,發簪。后因稱女子年滿十五為及笄。《舊唐書·后妃傳下·女學士尚宮宋氏》:“﹝ 庭芬 ﹞生五女,皆聰惠……年未及笄,皆能屬文。”《儒林外史》第十回:“ 魯老先生 有個令愛,年方及笄。”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吳喆》:“女年甫及笄,有容色。”
成語(Idiom):及笄(jí jī)
發音(Pronunciation):jí j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女子到了二十歲成年的年紀。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及笄是指女子到了二十歲成年的年紀。及,及至;笄,古代女子二十歲時所戴的發飾。這個成語形象地描述了女子從少女期過渡到成年的階段。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描述女子年齡的變化和成長,也可用于形容事物經過一段時間后的發展和成熟。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及笄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的儒家文化。在古代,女子到了二十歲被視為成年,代表著她們可以結婚、生育和承擔家庭責任。而笄是古代女子成年后所戴的發飾,是成年女子的象征。因此,及笄成語就是用來形容女子到了成年的年紀。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Subject + 及 + Object + 笄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她已經及笄了,可以考慮結婚了。
2. 這個項目已經運營了五年,已經及笄了,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及笄的發音與“急急快快”聯想在一起。女子到了二十歲成年的年紀,代表著她們成長的急速和快速。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年齡相關的成語,如及第、豆蔻年華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姐姐已經及笄了,她長大了。
2. 初中生:我今年十五歲,還有五年就要及笄了。
3. 高中生:及笄是女子成年的象征,標志著她們可以獨立生活。
希望以上學習指南對你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