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挦毛搗鬢 (lán máo dǎo zūn)
發音(Pronunciation):lán máo dǎo zū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糾纏爭斗,紛紛擾擾。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挦,拆散;毛,指頭發;搗鬢,指打擾別人的頭發。這個成語形象地比喻糾纏爭斗,紛紛擾擾。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人們之間的爭吵、紛爭或糾紛等情況。可以用來形容兩個人之間的爭斗,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場混亂的爭吵。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醒世恒言》是明代作家馮夢龍的一部小說集,其中有一則故事講述了一個兄弟爭產的故事。故事中,兩個兄弟為了爭奪家產,爭吵不休,紛紛擾擾。后來,這個故事被引申為成語“挦毛搗鬢”。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賓短語,由動詞“挦毛搗鬢”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們兩個從小就挦毛搗鬢,爭吵不休。
2. 這場糾紛已經持續了很長時間,兩方爭斗不休,真是挦毛搗鬢。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挦毛搗鬢”與兩個人爭吵、打擾別人的頭發的形象聯系起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爭斗、紛爭相關的成語,如“爾虞我詐”、“水火不容”等,擴大詞匯量。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們兩個同學每天都在挦毛搗鬢,老師都沒辦法管。
2. 初中生:班里的兩個同學挦毛搗鬢,整個班級都被他們的爭吵影響到了。
3. 高中生:這場學校的選舉引發了一場挦毛搗鬢的爭斗,整個校園都為之沸騰。
4. 大學生:兩個社團之間的競爭已經升級為挦毛搗鬢的紛爭,校園里充滿了緊張的氣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