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略
基本解釋
◎ 七略 qīlüè
[qilue,the Chinese earlier bibliography] 書名。我國最早的圖書目錄分類著作。西漢劉歆編輯宮廷藏書,分成輯略、六藝略、諸子略、詩賦略、兵書略、術數略和方技略七類。故稱《七略》。
七略四庫。——清· 袁枚《黃生借書說》
詳細解釋
書名。 漢 劉歆 撰。我國最早的圖書目錄分類著作。分《輯略》、《六藝略》、《諸子略》、《詩賦略》、《兵書略》、《術數略》和《方技略》。《漢書·藝文志》即據《七略》為藍本。原書已佚, 清 馬國翰 、 洪頤煊 等均有輯本。亦用以泛指各類著作。 南朝 梁 任昉 《天監三年策秀才文》:“閉戶自精,開卷獨得,九流七略,頗常觀覽。”《北史·周高祖武帝紀》:“遂使三墨八儒,朱紫交競;九流七略,異説相騰。”《舊唐書·楊綰傳》:“好學不倦,博通經史,九流七略,無不該覽。”
成語(Idiom):七略
發音(Pronunciation):qī lüè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對事物的全面分析和歸納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七略是指對事物進行全面分析和歸納,從而得出準確的結論。它是從整體上把握問題,通過逐個分析和總結,最終得出全面而準確的結論。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七略常用于描述對復雜問題進行全面分析的情況,特別是在決策、研究和解決問題等方面。它強調通過逐步分析和總結,從而得出全面而準確的結論。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七略最早出現在《史記·卷三十七·項羽本紀》中。當時,項羽在攻打垓下時,他的智囊范增向他提出了一個問題:“敵軍圍困垓下,我們該如何應對?”項羽回答:“我有七略。”范增聽后很驚訝,問道:“請問七略是什么?”項羽笑著說:“就是一個字,略。”這個故事成為了七略的起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七略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七”和“略”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制定計劃時,我們要做好七略,確保考慮到所有的因素。
2. 這個問題很復雜,我們需要進行七略,才能做出正確的決策。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七略記憶為“七個略”,略意指分析和總結。可以通過將“七”和“略”兩個字連起來,形成一個意象,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七略相關的成語,如“八面玲瓏”、“九牛一毛”等,以豐富詞匯和理解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8歲):老師教我們要用七略思考問題,才能找到正確答案。
2. 初中生(14歲):在寫作文時,我們要用七略分析題目,然后展開論述。
3. 高中生(17歲):學習歷史時,我們需要運用七略,深入理解歷史事件的背后含義。
4. 大學生(20歲):在研究項目中,我們要運用七略,從各個角度全面分析問題。
5. 成年人(30歲):在工作中,我們要用七略思考,找到最佳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