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誠
基本解釋
(1).謂對人寄以誠心。 宋 蘇軾 《黃州安國寺記》:“盍歸誠佛僧,求一洗之。”
(2).猶歸順,投誠。《北齊書·叱列平傳》:“ 平 常慮危禍,會 高祖 起義, 平 遂歸誠。”《陳書·虞荔傳》:“ 高祖 平 侯景 , 寄 勸令自結, 寶應 從之,乃遣使歸誠。” 清 薛福成 《審機》:“今乘 永福 歸誠於我,撫而用之,彼當惟命是聽。”
成語(Idiom):歸誠(guī chéng)
發音(Pronunciation):guī ché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一個人心向正道,回歸真理,拋棄錯誤,真心誠意地歸附某個人或事物。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歸誠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歸”表示回歸,回到原來的狀態,而“誠”表示真實、真心誠意。歸誠的含義是指一個人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或迷失,決心轉變,并真心誠意地回到正確的道路上。這個成語強調了內心的轉變和真誠的態度。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歸誠常用于描述一個人在經歷了一段錯誤或迷失的時期后,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并決心改正。這個成語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對某個事物或某個人的忠誠和真心歸附。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歸誠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左傳》中。故事講述了春秋時期魯國的一個官員,因為自己的錯誤行為而被貶謫到一個偏遠的地方。在那里,他反思自己的過去,并決心改正錯誤,最終回到了魯國,向國君謝罪并忠誠地為國家服務。這個故事表達了一個人能夠識錯并改正的品質,以及真心歸附的價值。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歸誠是一個動賓結構的成語,其中“歸”為動詞,表示回到原來的狀態;“誠”為賓語,表示真誠、真心誠意。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決心歸誠于黨和人民。
2. 經過一段迷失的時期,他終于歸誠于自己的家庭,決心為他們負責任。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歸誠”兩個字拆分記憶。將“歸”字聯想為回家,回到原來的地方;將“誠”字聯想為真誠、真心誠意。這樣記憶,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和記憶歸誠這個成語。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歸誠相關的成語,如“歸正”、“歸去來兮”等,可以進一步拓展對歸誠概念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小明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決心歸誠于老師,努力學習。
2. 初中生:經歷了一段迷失的時期后,小紅決心歸誠于家庭,更加關心父母。
3. 高中生:大衛在外地的一段時間里迷失了自己,但他最終歸誠于自己的夢想,并努力追求。
希望以上學習指南對您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