紩衣
成語(Idiom):紩衣(zhì yī)
發音(Pronunciation):zhì y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紩衣是指縫補衣物的意思,比喻修補過去的錯誤或犯罪行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紩衣這個成語出自《左傳·襄公十四年》,原文是“紩衣針砭,相國之任也”,意思是要修補破衣服,就需要用針線,這就好比執掌相國之職,需要修補整頓國家。后來,紩衣逐漸引申為修補過去的錯誤或犯罪行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紩衣常用于形容人們修正錯誤,改正過去的不良行為??梢杂迷谡務搨€人成長、社會進步、道德修養等方面的場景。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是中國古代一部重要的史書,其中記載了春秋時期的歷史。襄公十四年,晉國相國鄭國忠臣曾子奉命修補國家,他用了紩衣的比喻來形容自己的工作。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紩衣是一個動賓短語,由動詞“紩”和名詞“衣”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意識到自己犯了錯誤,開始紩衣慎行。
2. 這個公司在曝光的丑聞后,緊急紩衣改正。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紩衣”這個成語與修補衣物的形象進行聯系,用針線修補衣物的場景來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左傳》中的其他故事,以及其他與修補、改正相關的成語和詞語。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幼兒園:爸爸用針線給我紩衣,好像魔術一樣!
2. 小學生:我們應該珍惜時間,及時紩衣改正自己的錯誤。
3. 初中生:學生應該紩衣慎行,遵守校規校紀。
4. 高中生:在面對挫折和困難時,我們要勇敢面對,紩衣慎行,不斷提升自己。
5. 大學生:大學生應該紩衣改正自己的不良行為,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