愆負
成語(Idiom):愆負(qiān fù)
發音(Pronunciation):[qiān f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愆負是指對人或事物應盡的責任或義務沒有履行好,辜負了他人的期望或信任。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愆負是由“愆”和“負”兩個詞組成的成語。愆指過失、差錯,負指背負、承擔。愆負表示對某種責任或義務沒有履行好,給他人帶來了失望或傷害。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愆負通常用于形容沒有盡到應盡的責任或義務,辜負了他人的期望或信任的情況。可以用來形容工作、學業或感情關系中的失職、失信等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昭公三十二年》記載了愆負的故事。春秋時期,吳國的公子光因為不滿父王的安排,決定遷居到楚國。他在離開前,曾向父王保證會盡快回來,但卻遲遲不歸。父王派人去楚國尋找他,卻被告知公子光已經死了。后來,公子光回到吳國,父王問他為何遲遲不歸,公子光回答說他在楚國被人誤認為已經死亡。父王責問他為什么不及時回復,公子光無言以對,只能承認自己愆負了父王的期望。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愆負是一個動賓結構的成語,由動詞“愆”和動詞賓語“負”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常常遲到,愆負了老師對他的期望。
2. 我們要認真對待工作,不要愆負領導的信任。
3. 他對朋友的承諾總是愆負,讓人很失望。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愆負”拆分為“愆”和“負”兩個部分來記憶。愆可以理解為過失、差錯,負可以理解為背負、承擔。將這兩個部分結合起來,形成一個動賓結構的成語,表示對責任或義務的辜負。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愆負相關的成語,如“不愧”、“失信”、“失職”等,以豐富詞匯量,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8歲):我不愿意愆負老師的期望,所以我會努力學習。
2. 初中生(14歲):我愆負了父母的期望,沒有考上理想的高中。
3. 高中生(18歲):他愆負了隊友的信任,沒有全力以赴去參加比賽。
4. 大學生(20歲):我愆負了導師的期望,沒有完成研究任務。
5. 成年人(30歲):他愆負了公司的信任,沒有按時完成工作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