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鵠
調鵠(tiáo hú)
發音:tiáo hú
基本含義:比喻能力超群,高出一籌。
詳細解釋:調,調整;鵠,天鵝。古代有一種傳說,認為天鵝能夠調整自己的翅膀,飛得更高更遠,因此成為象征能力超群的動物。調鵠這個成語就是指某人的能力、才華超出一般人,高出一籌。
使用場景:調鵠多用于形容某人在某一方面的能力超群,比其他人出類拔萃。可以用來贊美某人的才華、能力或者成就。
故事起源:古代有一位名叫楊修的人,他在文學和武藝方面都很出色。有一次他在宴會上,主人請他吹簫,他卻拒絕了,說自己吹簫的水平不如其他人。于是主人就請了其他人來吹簫,但是沒有一個人能吹得比楊修好。這個故事流傳下來,成為了形容某人能力超群的成語“調鵠”。
成語結構:形容詞+名詞
例句:
1. 他在音樂方面的才華真是調鵠,無人能及。
2. 她的演講能力真是調鵠,每次都能打動聽眾。
記憶技巧:可以將“調鵠”拆分開來記憶。調,調整;鵠,天鵝。天鵝是一種能夠調整自己翅膀飛得更高更遠的動物,因此可以聯想到調鵠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可以了解其他類似的成語,如“出類拔萃”、“超群絕倫”等,來拓寬對能力超群的表達方式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畫畫技術真是調鵠,每次都能得到老師的表揚。
2. 初中生:她的數學成績真是調鵠,比其他同學都要好。
3. 高中生:他的寫作水平真是調鵠,每次作文都能得到高分。
4. 大學生:他的研究成果真是調鵠,在學術界有很高的聲譽。
【版權聲明】 本文為查字典網站原創文章,版權歸查字典所有。未經許可,禁止轉載、復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內容。違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