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詞語解釋
qī rì lái fù ㄑㄧ ㄖㄧˋ ㄌㄞˊ ㄈㄨˋ七日來復(七日來復)
(1).指陽氣自剝盡至復來共七天。《易·復》:“反復其道,七日來復,天行也。” 王弼 注:“陽氣始剝盡至來復,時凡七日。” 孔穎達 疏:“天之陽氣絶滅之后,不過七日陽氣復生,此乃天之自然之理,故曰天行。”一說“七日”指“七月”。 宋 孫奕 《履齋示兒編·經說·七日來復》:“七日來復者,昔之計月,非其正歲,則以日數之,即《豳》詩‘一之日’、‘二之日’是也。” 宋 朱熹 《近思錄》卷一“七日來復” 清 茅星來 注:“日即月也,猶《詩》言‘一之日’、‘二之日’也。以卦配月,則自五月陽始消而為姤,至十一月陽生而為復,凡七月也。”
(2).泛指陰陽循環(huán)。 清 嚴復 《原強》:“今微論西洋教宗如何,然而七日來復,必有人焉。”
(3).稱一星期為一來復,星期日為“來復日”。
成語詞典已有該詞條:七日來復
成語(Idiom):七日來復
發(fā)音(Pronunciation):qī rì lái f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在七天內,一個人多次來回、反復出現。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表示某人頻繁地來去,反復出現,形容其行為態(tài)度不定或猶豫不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某人在某個地方反復出現,或者在某個問題上反復猶豫不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史記·李斯列傳》。李斯是秦朝的重要政治家,他曾多次上表勸諫秦始皇,但始皇并未采納他的建議。李斯因此感到失望,于是決定離開秦朝。然而,在他離開的第七天,秦始皇派人來找他,希望他回來繼續(xù)為秦朝效力。李斯因為秦始皇的意思變化頻繁,猶豫不決,最終還是回到了秦朝。這個故事中的“七日來復”成語,就指的是李斯在七天內多次離開和回到秦朝的情景。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動詞+動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對這個問題七日來復,一會兒說同意,一會兒又改變主意。
2. 這個客人七日來復,讓人很難捉摸他的意思。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成語的拆分部分與故事情節(jié)聯(lián)系起來進行記憶。例如,將“七日”與李斯的離開和回來的七天聯(lián)系起來,將“來復”與李斯頻繁的來去聯(lián)系起來。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類似意思的成語,如“來來往往”、“反復無常”等,以擴展對反復行為的描述詞匯。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弟弟七日來復地問我問題,讓我很煩。
2. 初中生:她對選什么學校七日來復,最后還是選擇了我們學校。
3. 高中生:他在考慮是否參加這個社團的時候七日來復,最終還是決定加入。
4. 大學生:我在寫論文的時候七日來復地修改,直到滿意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