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斜
基本解釋
朝斜的方向;偏向一邊。《東周列國志》第六六回:“ 雍鉏 彎彎曲曲,引至 圉村 ,卻不進村,逕打斜往樹林中去了。” 郁達夫 《沉淪》一:“向四邊一看,太陽已經打斜了。”
成語(Idiom):打斜
發音(Pronunciation):dǎ xié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不直,不正。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打斜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用來形容某物不是直的或不是正的。它可以用來形容物體的姿態、位置、方向或傾斜度等。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打斜這個成語通常用來形容事物的不正、不直或不準確。它可以用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用在描述人的行為或態度時。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打斜這個成語的起源并沒有具體的故事,它是根據漢字的本義衍生出來的。漢字“打”表示“打破”或“改變”,而“斜”則表示“不直”。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打斜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形容詞短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根柱子打斜了,需要修復一下。
2. 他的字寫得太打斜了,看起來不夠端正。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打斜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豎直的線被故意打偏,變成了斜線的形狀,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打斜這個成語是描述事物不正、不直的情況,可以與其他相關的成語進行對比學習,如“直來直去”、“正大光明”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他的作業寫得太打斜了,老師批評了他。
2. 初中生(13-15歲):她的態度很打斜,不愿意接受別人的建議。
3. 高中生(16-18歲):這篇文章的論點有些打斜,缺乏邏輯性。
4. 大學生(19-22歲):這個政策的實施過程中出現了一些打斜的現象,需要加以糾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