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所
基本解釋
方向處所;范圍。 南朝 梁 蕭統 《令旨解法身義》:“若定是金鋼,即為名相;定是常住,便成方所。” 唐 顧況 《從江西入浙西淮南界道中寄齊相公》詩:“其境靡方所,出離內外中。” 宋 李綱 《小字華嚴經合論序》:“如泛巨海,浩無津涯,必觀星斗,乃辨方所。” 明 宋濂 《徑山愚庵禪師四會語序》:“若如來大法則不然,既無體段,又無方所。” 章炳麟 《菿漢微言》:“破我埶易,破法埶難。如時間有無始終,空間有無方所。”
成語(Idiom):方所
發音(Pronunciation):fāng suǒ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方位、地方、場所。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方所指的是特定的地方或場所。它可以表示具體的地點,也可以表示某個范圍或領域。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方所常用于描述某個地方的特點、環境或功能。它可以用來表達一個人或物所在的地方,也可以用來表示某個領域或范圍。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方所一詞最早出現在《唐書·宰相世系表》中,原指地方官署。后來逐漸泛指各種場所。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方所的結構是“方”+“所”,其中,“方”表示方位、地方,而“所”表示場所。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公園是孩子們的游樂方所。
2. 這個圖書館是學生學習的方所。
3. 他在各個方所旅行,體驗不同的文化。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方所”看作一個地方的代表,用來表示特定的場所或范圍。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學習更多類似的成語,例如“方寸之地”、“方興未艾”等,可以幫助豐富詞匯量和理解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幼兒園學生:我喜歡去公園,那是我最喜歡的方所。
2. 小學生:我每天都去圖書館,那是我學習的方所。
3. 中學生:學校是我們的學習方所,我們要好好珍惜。
4. 大學生:實驗室是我們進行科研的方所,我們要認真對待。
5. 成年人:家是我最溫暖的方所,我在那里找到安寧和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