澹泊寡欲(dàn bó guǎ yù)
發音:dàn bó guǎ yù
基本含義:澹泊,指心境寧靜淡泊;寡欲,指對物質欲望少有追求。這個成語形容人不貪圖名利,滿足于現狀,追求內心的寧靜和平淡。
詳細解釋:澹泊寡欲是一種處世態度,強調個人追求內心的平和和滿足,不為外部因素所動搖。澹泊寡欲的人不追求物質財富、權勢地位,他們更注重內心的安寧和修養。他們對外界的誘惑和干擾能夠保持冷靜,不為外界的變化所困擾。
使用場景:澹泊寡欲常常用來形容那些不追求功名利祿,安于現狀,心境平和的人。也可以用來形容一種生活態度,即過簡單、樸素的生活,不追求奢華和浮華。
故事起源:澹泊寡欲的成語最早出自《莊子·齊物論》。莊子是中國古代哲學家,他在《齊物論》中提到:“窮發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魚焉,其廣數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鳥也,海運則將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這段文字表達了大自然中的鯤鵬,它們生活在廣闊的海洋中,不為外界所困擾,不受世俗的束縛,它們的生活態度就是澹泊寡欲。
成語結構:澹泊寡欲是由兩個成語組成的。澹泊(dàn bó)指心境寧靜淡泊;寡欲(guǎ yù)指對物質欲望少有追求。
例句:
1. 他一直澹泊寡欲,不追求名利。
2. 她過著澹泊寡欲的生活,追求內心的滿足和平靜。
記憶技巧:可以將澹泊寡欲理解為“心境澹泊,欲望寡有”。可以通過將其與寧靜、滿足等詞語聯系起來,形成記憶聯想。
延伸學習:澹泊寡欲是中國傳統文化中重要的人生態度之一。延伸學習可以深入了解中國古代哲學家的思想,如莊子、老子等。也可以學習相關的成語和詩詞,了解更多關于內心平和、追求精神境界的文化內涵。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喜歡澹泊寡欲的生活,不追求太多的玩具。
2. 初中生:我們應該學會澹泊寡欲,不為名利所動,追求真正的幸福。
3. 高中生:看到那位老師一直澹泊寡欲的樣子,我很受到啟發,也想過一種簡單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