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釋
- [釋義] (語)《漢書·息夫躬傳》:“臣與祿異議;未可同日語也。”不能放在同一時間談論。形容不能相比;不能相提并論。
- [構成] 偏正式:不可〔同日而語
詳細解釋
詞語解釋
bù kě tóng rì ér yǔ ㄅㄨˋ ㄎㄜˇ ㄊㄨㄙˊ ㄖㄧˋ ㄦˊ ㄧㄩˇ不可同日而語(不可同日而語)
◎ 不可同日而語 bù kě tóngrì ér yǔ
(1)
[cannot be mentioned in the same breath] 不能放在同一時間談話。形容不能相比或相提并論
夫破人之破于人也,臣人之與臣于人也,豈可同日而言之哉?——《戰國策·趙策二》
(2)
亦作“不可同年而語”
試使山東之國與陳涉度長絜大,比權量力,則不可同年而語矣。——漢·賈誼《過秦論》
詞語解釋
bù kě tóng rì ér yǔ ㄅㄨˋ ㄎㄜˇ ㄊㄨㄙˊ ㄖㄧˋ ㄦˊ ㄧㄩˇ不可同日而語(不可同日而語)
謂兩者相差很大,不能相提并論。語出《戰國策·趙策二》:“夫破人之與破於人也,豈可同日而言之哉?” 宋 沉作喆 《寓簡》卷八:“此雖迂鈍,而他日學成,八面受敵,與涉獵者不可同日而語也。” 清 王韜 《答強弱論》:“然而緩速利鈍,難易勞逸,不可同日而語矣。” 秦牧 《藝海拾貝·藝術力量和文筆情趣》:“在崇高思想和健康感情基礎上面產生的趣味,和趣味主義完全不可同日而語。”
成語詞典已有該詞條:不可同日而語
成語(Idiom):不可同日而語
發音(Pronunciation):bù kě tóng rì ér yǔ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兩者之間差距極大,無法相比。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形容兩者之間的差距非常大,無法用同一天來形容。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事物之間的差距非常大,無法相提并論的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循吏列傳》中有一則故事:戰國時期,楚國有一個叫陸賈的人,他是個非常聰明能干的人,但他的兒子卻是個愚蠢的人。有一天,陸賈的朋友問他:“你是如此聰明能干,為什么你的兒子卻如此愚蠢?”陸賈回答說:“我和我兒子不可同日而語。”這個故事后來演變成成語,用于形容兩者之間的差距極大。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由五個字組成,屬于形容詞短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畫技和我的簡直不可同日而語。
2. 這兩個球隊的實力不可同日而語。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將“不可同日而語”拆分成“不可”、“同日而”、“語”三個部分,分別表示不可比較、差距極大、無法相提并論。可以通過形象聯想,比如將兩個不同的日子放在一起,其中一個日子上有巨大的差距,無法用同一天來形容。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類似含義的成語,如“天壤之別”、“相差甚遠”等,以豐富詞匯儲備。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和哥哥的身高差距太大了,簡直不可同日而語。
2. 初中生:這兩個電影的票房成績不可同日而語,一個大賣,一個慘淡。
3. 高中生:他們兩個人的成績差距太大了,簡直不可同日而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