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辟
基本解釋
見“ 四辟 ”。
亦作“ 四闢 ”。四方開通。一說指春夏秋冬。《莊子·天道》:“明於天,通於圣,六通四辟於帝王之德者,其自為也。” 陸德明 釋文:“四辟,毗赤反,謂四方開也。” 成玄英 疏:“四辟者,謂春秋冬夏也。” 宋 黃庭堅 《和邢惇夫秋懷》詩之四:“六通而四闢,玉燭四時和。” 任淵 注:“《莊子》曰:‘六通四闢於帝王之德。’此借用以言當如 舜 之闢四門,廣致眾賢也。”
成語(Idiom):四辟(sì pì)
發音(Pronunciation):sì p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四個方向都被拒絕或排除。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四辟指的是四個方向,即東、南、西、北。這個成語的含義是指四個方向都被拒絕或排除,表示完全被拒絕、無處可逃避。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通常用于形容被圍困或被追趕,無處可逃的情境。也可以用來形容無法逃脫的困境或無法擺脫的束縛。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卷六十九·項羽本紀》中記載了一個故事。項羽與劉邦在垓下大戰,項羽的部隊被劉邦的軍隊圍困在垓下。項羽感到絕望,對他的手下說:“四辟之地,吾無處可逃。”意思是四個方向都被敵人封鎖,沒有逃脫的機會。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四辟是由“四”和“辟”兩個字組成的。其中,“四”表示四個方向,即東、南、西、北;“辟”表示拒絕或排除。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四辟之地,終無法逃脫。
2. 在這個困境中,他感到四辟,無處可逃。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四辟”與“被困”或“無處可逃”等詞語聯系起來,形成聯想記憶,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四辟”相關的成語,如“四通八達”、“四面楚歌”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在森林里迷路了,四辟之地,不知道怎么回家。
2. 初中生:考試前夕,他還沒有復習,四辟之地,只能憑借運氣了。
3. 高中生:面對困難,他感到四辟,但他決心堅持下去。
4. 大學生:在就業市場上競爭激烈,很多人面臨四辟的處境,找不到工作。
希望這個學習指南能夠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記憶“四辟”這個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