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稀
基本解釋
[釋義]
(名)指人七十歲,源于杜甫詩句“人生七十古來稀。”
[構(gòu)成]
偏正式:古(稀
[例句]
古稀之年。(作定語)
英文翻譯
1.seventy years of age
詳細解釋
◎ 古稀 gǔxī
[three score years and ten;seventy years of age] 稱人年七十
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杜甫《曲江》
古稀之年
亦作“ 古希 ”。 唐 杜甫 《曲江》詩之二:“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后因用“古稀”為七十歲的代稱。 明 李贄 《觀音閣》詩之一:“如何古希人,不識三伏苦。”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掌故·瑞文端公重瞳》:“公早貴,致位宰輔,壽臻古稀。”《當(dāng)代》1981年第6期:“他后悔自己的魯莽行動,年屆七旬,古稀高齡了,干么還這么不知輕重。”
成語(Idiom):古稀
發(fā)音(Pronunciation):gǔ x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到了六十歲的高齡。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古稀是一個表示年齡的成語,指一個人已經(jīng)到了六十歲的高齡。古稀這個詞來源于《論語·述而》:“吾十有五而志于學(xué),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其中的“六十而耳順”指的就是人到了六十歲的時候,聰明而明白事理,心思順從,不再困惑。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古稀多用于形容人的年齡,特別是在慶祝或祝福六十歲生日的場合中使用。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到了老年,智慧而順從。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古稀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論語》中的一段話。孔子在《論語·述而》中,談到了人的不同階段的成長和智慧的增長,其中提到了“六十而耳順”,即人到了六十歲的時候,心思順從,不再困惑。這段話后來被人們用來形容一個人到了六十歲的高齡。
成語結(jié)構(gòu)(Structure of the Idiom):古稀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古”是形容詞,表示年紀(jì)大;“稀”是形容詞,表示稀少、珍貴。兩個字合在一起,表示一個人到了六十歲的高齡。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爺爺今年已經(jīng)古稀之年了,我們要好好慶祝他的六十歲生日。
2. 他雖然已經(jīng)到了古稀之年,但仍然精神矍鑠,思維敏捷。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與“古稀”相關(guān)的六十歲生日慶祝活動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一個古老的人,戴著稀少的珍珠項鏈,慶祝他的六十歲生日。這樣的形象可以幫助記憶成語的意義。
延伸學(xué)習(xí)(Extended Learning):了解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和慶祝六十歲生日的習(xí)俗,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古稀這個成語的含義。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xué)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xué)生:我的爺爺已經(jīng)古稀之年了,我們要給他一個特別的生日禮物。
2. 初中生:雖然他已經(jīng)到了古稀之年,但他仍然熱愛學(xué)習(xí),每天都堅持閱讀。
3. 高中生:我希望我能夠在古稀之年時,有足夠的智慧和經(jīng)驗來指導(dǎo)我人生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