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氂
基本解釋
1.獸毛。《爾雅·釋言》“氂,罽也” 晉 郭璞 注:“毛氂所以為罽(氈)。”
2.同“ 毛釐 ”。《漢書·梁懷王劉揖傳》:“宮殿之里,毛氂過失,亡不暴陳。” 王先謙 補注:“毛氂,猶后世言毫釐。”《漢書·鄒陽傳》:“ 始皇 非能説其言也,乃自強從之耳。 茅焦 亦厪脫死如毛氂耳。”
成語(Idiom):毛氂(máo máo)
發音(Pronunciation):máo má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物體上長滿了毛或絨毛。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毛氂是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物體上長滿了毛或絨毛。這個成語通常用來形容動物、植物或物體表面的特征,如動物的毛發、植物的絨毛、衣物上的絨毛等。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毛氂這個成語可以用在各種場景中,描述物體表面的特征。比如,可以用來形容動物的毛發蓬松,植物的葉子上有絨毛,或者衣物上的絨毛很密集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毛氂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文學作品。在《紅樓夢》中,有一句著名的描述:“寶玉頭上戴著雙鳳釵,一顆金簪,云鬢若飛毛。”這句話形容了寶玉頭發上的細軟毛發。后來,人們將“飛毛”這個詞用來形容物體上長滿了毛或絨毛,逐漸演變成了現在的成語“毛氂”。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成語“毛氂”由兩個字組成,都是形容詞。其中,“毛”表示物體上長滿了毛發,而“氂”則表示物體上長滿了絨毛。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只貓的毛氂又長又柔軟。
2. 這種花的葉子上有很多絨毛,看起來很毛氂。
3. 衣服上的絨毛太多了,看起來好像一層毛氂。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毛氂”與動物的毛發聯系在一起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一只動物的身上長滿了毛發,就可以聯想到“毛氂”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毛氂”相關的成語,比如“毛骨悚然”(形容非常害怕)和“毛手毛腳”(形容做事不利索)。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這只小貓的身上長滿了毛氂,好像一團棉花糖。
2. 初中生:這個植物的葉子上長滿了絨毛,看起來很毛氂。
3. 高中生:衣服上的絨毛太多了,整個衣服都成了一層毛氂,看起來很暖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