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意
基本解釋
(1).賞玩山水的志趣。 唐 皎然 《奉應顏尚書真卿觀舞破陣畫洞庭三山歌》:“ 顏公 素高山水意,常恨三山不可至,賞君狂畫忘遠游,不出軒墀坐蒼翠。”
(2).謂知音人的情意。典出《列子·湯問》:“ 伯牙 鼓琴,志在高山。 鐘子期 曰:‘善哉,峩峩兮若 泰山 。’志在流水。 鐘子期 曰:‘善哉,洋洋兮若 江 河 。’ 伯牙 所念, 鐘子期 必得之。” 宋 陳巖肖 《庚溪詩話》卷下:“試將 鐘子 山水意,一洗 退之 冰炭腸。”
成語(Idiom):山水意(shān shuǐ yì)
發(fā)音(Pronunciation):shān shuǐ y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山水意是指具有山水景色的意境或意義,常用來形容詩文、畫作等具有高度藝術價值的作品。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山水意是由“山水”和“意”兩個詞組成的成語。其中,“山水”指的是山川河流的自然景色,常用來形容宏偉壯麗、美麗絕倫的自然景觀;而“意”指的是意境、意義,表示一種深遠的情感或思想內涵。因此,山水意表示具有山水景色的意境或意義,常用來形容詩文、畫作等具有高度藝術價值的作品。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山水意常用于文學、藝術領域,用來形容具有山水景色的作品,如山水畫、山水詩等。它也可以用來形容其他領域的作品,比如音樂、舞蹈等,只要這些作品能夠通過表現(xiàn)手法傳遞出具有山水意的意境。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詩經(jīng)·秦風·蒹葭》中有一句:“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這句詩表達了作者對山水景色的喜愛,并通過山水景色傳遞出內心的愉悅之情。后來,人們將這種具有山水意的意境稱為“山水意”。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山水意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四字成語,沒有特定的詞序。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幅山水畫真是別具一格,充滿了濃郁的山水意。
2. 他的詩歌寫得很有山水意,讀起來讓人心曠神怡。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山水意”與山水畫、山水詩等具有山水意的藝術作品聯(lián)系起來,加深對該成語的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
1. 深入研究中國古代山水畫和山水詩,了解其發(fā)展歷程和藝術特點。
2. 學習中國古代文學和藝術史,了解山水意在不同時期的表現(xiàn)形式和意義變化。
3. 嘗試自己創(chuàng)作具有山水意的作品,如寫山水詩、畫山水畫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春天的山水意讓我感到無比美麗。
2. 初中生:老師教我們欣賞山水畫,我喜歡其中的山水意。
3. 高中生:這首詩的山水意給了我很大的啟發(fā)。
4. 大學生:我正在創(chuàng)作一部帶有濃郁山水意的舞蹈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