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引
基本解釋
官方證件。 宋 范公偁 《過庭錄》:“ 姚 之田畝,貢賦未嘗納, 商父 ( 劉商父 )聞其風久矣。至官,深嫉之,檢 姚 所欠賦稅,以公引追納。”《元典章·刑部十三·防盜》:“凡行路之人,先於見住處司縣官司,具狀召保,給公憑,方許他處勾當。若公引限滿,其公事未畢,依所在例給。”
英文翻譯
1.hectometre
成語(Idiom):公引
發音(Pronunciation):gōng yǐ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一種公開招募人才、引進人才的制度。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公引是中國古代一種用于招募人才的制度,指通過公開的方式選拔和引進人才。在古代,官府會公布招募人才的消息,并通過考試、面試等方式選拔合適的人才加入官府。公引制度的目的是為了選拔優秀人才,提高官府的素質和能力。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公引一詞主要用于描述古代的選拔人才的制度,現代社會中很少使用。但可以用于描述一些公開招募人才的活動,例如公務員招聘、企業招聘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公引這個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科舉制度。科舉是一種通過考試選拔人才的制度,也是中國古代最重要的選拔人才的方式之一。科舉考試的內容包括經義、史書、詩詞等,考試合格的人可以成為官員。公引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延續了科舉制度的選拔人才的理念。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公引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公”表示公開、公共的意思,“引”表示引進、招募的意思。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公司通過公引制度,引進了一批優秀的人才。
2. 公引制度的實施,使得政府部門的工作效率得到了提高。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公引”記憶為“公開招募人才”的縮寫,這樣可以幫助記憶該成語的基本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中國古代的科舉制度感興趣,你可以進一步了解科舉制度的歷史和影響。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希望將來能夠通過公引考取好大學。
2. 初中生:公引制度可以幫助選拔更多優秀的人才。
3. 高中生:公引制度在古代是非常重要的選拔人才的方式。
4. 大學生:公引制度的實施可以提高政府部門的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