闚伺
成語(Idiom):闚伺 (kuí sì)
發音(Pronunciation):kuí s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暗中觀察、窺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闚伺是一個由兩個詞組成的成語,其中“闚”指的是偷窺、窺視,而“伺”表示觀察、注視。合在一起,闚伺表示暗中觀察、窺伺別人的行動、言語等。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闚伺常常用來描述某人暗中觀察、窺伺他人的行為,尤其是對別人的隱私進行偷窺。這個成語可以用來批評那些喜歡窺視別人隱私的人,也可以用來形容某人對某個事件的高度關注和觀察。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闚伺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左傳·襄公十三年》。當時,晉國的襄公因為害怕被人暗中監視,所以在晉國的宮殿中設置了許多窗戶和小孔,以便自己觀察宮廷中的人。后來,人們就用“闚伺”來形容暗中觀察、窺伺的行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闚伺是一個動賓結構的成語,其中“闚”是動詞,表示動作,而“伺”是賓語,表示行為的對象。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經常闚伺別人的隱私,真是個討厭的人。
2. 我們要保護個人隱私,不應該闚伺他人的生活。
3. 小明在暗中闚伺著老師的一舉一動,以便更好地學習。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闚伺”拆分為“闚”和“伺”兩個部分來記憶。其中,“闚”可以聯想到“窺視”,而“伺”可以聯想到“觀察”。通過將這兩個詞聯系起來,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學習更多與監視、觀察相關的成語,例如“窺豹一斑”、“窺見一斑”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小明不喜歡被別人闚伺,他覺得這樣很不舒服。
2. 初中生:他們闚伺了好久,才發現了那個秘密。
3. 高中生:在社交媒體時代,我們要注意保護個人隱私,不要被別人闚伺。
4. 大學生:作為學生會成員,我經常需要闚伺同學們的需求和意見,以便更好地為大家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