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詞語解釋
chóng bì shǔ gān ㄔㄨㄙˊ ㄅㄧˋ ㄕㄨˇ ㄍㄢ蟲臂鼠肝(蟲臂鼠肝)
意謂造物賦形,變化無定,人亦可以成為微不足道的蟲臂鼠肝。只有隨緣而化,才能所遇皆適。語本《莊子·大宗師》:“以汝為鼠肝乎?以汝為蟲臂乎?” 成玄英 疏:“嘆彼大造,弘普無私,偶爾為人,忽然返化。不知方外適往何道,變作何物。將汝五藏為鼠之肝,或化四支為蟲之臂。任化而往,所遇皆適也。” 唐 白居易 《老病相仍以詩自解》:“蟲臂鼠肝猶不怪,雞膚鶴髮復何傷?” 宋 陸游 《書病》詩:“昏昏但思向壁臥,蟲臂鼠肝寧暇恤。” 清 鈕琇 《觚賸·七月天》:“鴻賓雁旅,曾經(jīng)十換星霜;蟲臂鼠肝,不啻重逢笑語。” 沉昌直 《丙辰立夏前五日赴錫作此追記之》詩:“蟲臂與鼠肝,一任倒與顛。”
成語詞典已有該詞條:蟲臂鼠肝
成語(Idiom):蟲臂鼠肝 (chóng bì shǔ gān)
發(fā)音(Pronunciation):chong bi shu ga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的能力或膽量非常小,無法承擔重任。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這個成語的意思是比喻人的膽量或能力非常小,像蟲子的腿和老鼠的肝臟一樣微小。用來形容一個人非常膽小怕事,缺乏勇氣和能力去承擔重要的責任或任務(wù)。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通常用來形容那些在關(guān)鍵時刻缺乏勇氣和能力的人。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或者在描述某個人在工作、學習或其他場合中表現(xiàn)出膽小怕事的特點時使用。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蟲臂鼠肝這個成語最早出現(xiàn)在明代文學家馮夢龍的《警世通言》一書中。故事講述了一個官員因為他的膽小怕事而被剝奪了職位和財產(chǎn)。這個故事通過蟲臂鼠肝這個成語來形容這個官員的膽量非常小,無法勝任重任。
成語結(jié)構(gòu)(Structure of the Idiom):蟲臂鼠肝是一個四個字的成語,由兩個名詞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連個小事都不敢做,真是個蟲臂鼠肝的人。
2. 面對困難,你不能像個蟲臂鼠肝的人一樣退縮。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lián)想來記憶這個成語。你可以想象一個蟲子的腿和老鼠的肝臟多么微小,然后將這個形象與膽小怕事的人聯(lián)系起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勇氣和能力相關(guān)的成語,如“龍驤虎步”、“狼吞虎咽”等,可以幫助擴展你的漢語詞匯。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是個蟲臂鼠肝的孩子,不敢參加學校的演講比賽。
2. 初中生:班里有個蟲臂鼠肝的同學,總是害怕回答問題。
3. 高中生:他雖然學習成績很好,但是他是個蟲臂鼠肝的人,不敢參加學校的領(lǐng)導崗位競選。
4. 大學生:有些學生在面對挑戰(zhàn)時表現(xiàn)出蟲臂鼠肝的特點,缺乏勇氣和決心去追求自己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