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兵
基本解釋
(1).守邊之兵;邊防部隊。《漢書·盧綰傳》:“ 豨 以郎中封為列侯,以 趙 相國將監 趙 代 邊,邊兵皆屬焉。” 宋 范純仁 《自警》詩:“俄復統一道,撫民帥邊兵。” 明 余繼登 《典故紀聞》卷十七:“至 正德 間, 江彬 用事,引邊兵入內操練,而團營之法益壞。”
(2).指邊境戰事。《漢書·五行志下之下》:“ 董仲舒 以為宿在畢,主邊兵夷狄象也。”《晉書·藝術傳·戴洋》:“昴畢為邊兵,主胡夷,故置天弓以射之。” 唐 陳子昂 《上西藩邊州安危事》:“頃緣其國有亂,君臣不和,又遭天災,戎馬未盛,所以數求和好,寢息邊兵。”
(3).邊防用的武器。《史記·平準書》:“邊兵不足,乃發武庫工官兵器以贍之。”
(4).邊防。 宋 張載 《賀蔡密學啟》:“今戎毒日深,而邊兵日弛。”
成語(Idiom):邊兵 (biān bīng)
發音(Pronunciation):biān bī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邊境地區的士兵,也用來比喻處于危險環境中的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邊兵是指在國家邊境地區駐扎的士兵,他們需要面對各種危險和困難。這個成語也用來比喻處于危險環境中的人,需要時刻保持警惕和應對風險。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描述在復雜、危險的環境中工作或生活的人。也可以用來形容在競爭激烈的行業中奮斗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邊兵一詞最早出現在《左傳·宣公十五年》中的一段話:“邊兵在外,不得入內。”這句話是指邊境地區的士兵不能隨意進入內地。后來,人們將邊兵引申為比喻處于危險環境中的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工作需要經常出差,就像是一名邊兵一樣。
2. 在這個競爭激烈的行業中,只有像邊兵一樣堅持不懈的人才能成功。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邊兵”與“邊境地區的士兵”聯系起來,形成對應關系,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邊境、軍隊相關的成語,如“烽火連天”、“馬革裹尸”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邊兵像是守護我們國家邊境的英雄。
2. 初中生:他的勇敢和堅持讓他成為了一名真正的邊兵。
3. 高中生:在社會競爭中,我們需要像邊兵一樣保持警惕,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