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儀
基本解釋
◎ 司儀 sīyí
[master of ceremonies] 報告典禮或大會的進行程序的人
英文翻譯
1.master of ceremonies; mistress of ceremonies; compere
詳細解釋
(1).官名。《周禮·秋官》有司儀,負責接待賓客的禮儀。 北齊 有司儀署, 隋 唐 因之,屬鴻臚寺,掌兇禮喪葬之事。 宋 以后不設。 明 代之司儀主管陳設引奏禮儀, 清 廢。參閱《通典·職官八》、《明史·職官志三》。
(2).舉行典禮時報告進行程序的人。 吳晗 《哭公樸》:“拿了通電宣言的底稿,到處奔走,邀約簽名的有 公樸 ,辦印刷、分發的有 公樸 ,主持《民主周刊》的有 公樸 ,有些會場中當司儀的還是 公樸 。”
(3).謂舉行典禮或大會時報告進行程序。 陳殘云 《山谷風煙》第三九章:“他代表工作隊,按著主席團的布置,負責大會的司儀。”
成語(Idiom):司儀
發音(Pronunciation):sī y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司儀指的是主持儀式或活動的人,負責引導和組織整個過程。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司儀是指在各種場合下負責主持儀式、活動的人,如婚禮、慶典、晚會等。司儀需要具備良好的口才、組織能力和儀態,能夠熟練地引導和控制整個活動的進程,使其順利進行。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司儀通常在各種重要場合下出現,如婚禮、慶典、晚會、論壇等。他們的主要任務是引導和組織活動,為參與者提供一個良好的氛圍和體驗。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司儀一詞最早出現在西漢時期的《漢書·藝文志》中,當時司儀是指負責掌管宴會的官員。后來,司儀的含義逐漸擴展到主持各種儀式和活動的人,成為一個普遍使用的詞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司儀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沒有特定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司儀,主持了許多大型活動。
2. 婚禮上的司儀引導著新人和嘉賓們共同分享幸福時刻。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成語“司儀”。可以想象一個司儀手持麥克風,站在舞臺上主持活動的場景,以幫助記憶該成語的含義和用法。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司儀相關的知識,如主持技巧、儀態禮儀等,以提升自己在各種活動中的表現和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今天我扮演了學校運動會的司儀,給同學們介紹比賽項目。
2. 初中生:我想成為一名優秀的司儀,能夠主持各種重要的慶典和晚會。
3. 高中生:在學校的畢業典禮上,我擔任了司儀的角色,為同學們送上最真摯的祝福。
4. 大學生:作為學生會的主席,我經常要扮演司儀的角色,組織各種校園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