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博而不精
發音(Pronunciation):bó ér bù jī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學識廣博,但對每個領域的知識了解不深入,缺乏專精。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博指廣泛,不精指不專。形容人的知識面很廣,但是對于每個領域的知識了解不夠深入,缺乏專精的能力。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某人學識廣博,但對具體領域的知識了解不夠深入,無法做到專業精深。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戰國策·魏策一》記載了一個故事。戰國時期,齊國有一位名叫孟嘗君的賢臣,他博學多才,精通各種藝術和技能。然而,他在處理國家事務時卻常常因為知識過于廣泛而無法做出深入的判斷和決策,最終導致了齊國的衰敗。這個故事成為了“博而不精”這個成語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賓結構,由動詞“博”和形容詞“不精”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雖然博而不精,但在各個領域都有一定的了解。
2. 這位老師的知識面很廣,但是他博而不精,對于某些專業知識了解不夠深入。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博而不精”與一個學習者的形象聯系起來。想象一個人站在圖書館前面,周圍堆滿了各種書籍,他似乎對所有的書都感興趣,但是沒有時間和精力深入學習每一本書。這個形象可以幫助記憶“博而不精”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其他與學習和知識有關的成語,如“溫故而知新”、“博學多才”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喜歡學習各種樂器,但是博而不精,沒有一個能夠彈得很好。
2. 初中生:他在各個學科上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績,但是博而不精,沒有一個學科是他的專長。
3. 高中生:他對歷史、文學、科學等各個領域都很感興趣,但是博而不精,沒有一個領域是他真正深入研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