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察
基本解釋
宋 代節度使、觀察使的合稱。 清 錢大昕 《十駕齋養新錄·官名地名從省》:“ 宋 人稱節度、觀察為節察。”
成語(Idiom):節察(jié chá)
發音(Pronunciation):jié chá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節約和謹慎,指在行為、言語等方面慎重謹慎,不浪費。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節察是由“節”和“察”兩個字組成的成語。節指節儉、節約,察指觀察、察看。節察的含義是指在行為、言語等方面慎重謹慎,不浪費。這個成語強調了節約和謹慎的重要性,提醒人們在日常生活中要懂得節制和珍惜資源。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節察常用于形容一個人言行謹慎、節儉節約的品質。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在生活中不浪費,善于節約,對待資源和財富持有謹慎態度的態度。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節察的故事有很多,其中一則故事是關于古代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荀子。據說,荀子小時候非常節約,他的父親曾經給他一塊餅干,他將餅干一分為二,只吃了一半,將另一半留給下一餐。他的父親很欣賞他的節儉品質,因此給他取名為荀子。后來,荀子成為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他一直強調節約和謹慎的重要性。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節察是一個動賓結構的成語,由動詞“節”和動詞“察”組成。其中,“節”表示節約、節制,是動詞;“察”表示觀察、察看,也是動詞。這個成語的結構簡單明了,容易理解和記憶。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一向節察,從不浪費任何東西。
2. 這位領導非常節察,他總是把每一分錢花在刀刃上。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與荀子的故事聯系起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荀子小時候節約的場景,將餅干一分為二的情景深深印在腦海中,可以更容易地記住這個成語的意思。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節察相關的成語和詞語,如“節衣縮食”、“節約用水”等。這些成語和詞語都與節約和謹慎有關,可以進一步加深對節察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應該節察用水,不浪費寶貴的資源。
2. 初中生:在購物時要節察,不要隨便花錢。
3. 高中生:學習時要節察時間,合理安排每一分鐘的利用。
4. 大學生:在生活中要節察能源,為環保做出貢獻。
希望這個關于“節察”的學習指南對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