蟲書鳥跡
基本解釋
指古代的鳥蟲書。借指變化莫測、難以辨認的書體。 明 李東陽 《答羅明仲草書歌》:“ 紫陽 之書冠今古,其大如斗小者巵,蟲書鳥跡不復識。”
成語(Idiom):蟲書鳥跡 (chóng shū niǎo jì)
發音(Pronunciation):chóng shū niǎo j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古代書籍上的蟲蛀和鳥咬的痕跡,比喻書籍殘破、破舊不堪。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成語“蟲書鳥跡”源于古代書籍保存不易的情況。在古代,書籍是非常珍貴的財富,因此很少有人能夠擁有自己的書籍。古代的書籍多為手寫抄寫的,保存條件較差,容易受到蟲蛀和鳥咬的侵害,從而導致書籍出現殘破不堪的狀況。因此,“蟲書鳥跡”成為了形容書籍破舊的比喻。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成語“蟲書鳥跡”常用于形容書籍非常破舊、殘破不堪的情況。它還可以用來比喻文章或作品的內容陳舊、過時。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蟲書鳥跡”的故事起源尚無確切記載,但它源于古代書籍保存不易的實際情況。古代的書籍多為手寫抄寫的,保存條件較差,容易受到蟲蛀和鳥咬的侵害,從而導致書籍出現殘破不堪的狀況。這種情況下,人們形容書籍破舊不堪時就會使用“蟲書鳥跡”這個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為“蟲書鳥跡”,沒有賓語和謂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本書已經是蟲書鳥跡了,你還想要嗎?
2. 這篇文章的內容已經過時了,簡直是蟲書鳥跡。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來記憶成語“蟲書鳥跡”。可以想象一本古代的書籍,上面有很多蟲蛀和鳥咬的痕跡,變得破舊不堪。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關于中國古代書籍的保存和傳承的知識,以及古代書籍的珍貴性和重要性。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這本故事書看起來已經是蟲書鳥跡了,真可惜。
2. 初中生:這本歷史書上的文字已經模糊不清,簡直是蟲書鳥跡。
3. 高中生:這些古籍經過歲月的洗禮,已經變成了蟲書鳥跡,但它們的價值仍然無法估量。
4. 大學生:這本研究論文的觀點已經被證明是錯誤的,簡直是蟲書鳥跡。
希望這個學習指南能夠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記憶成語“蟲書鳥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