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頭脫腦
成語(Idiom):脫頭脫腦
發音(Pronunciation):tuō tóu tuō nǎ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因驚恐、害怕或受到驚嚇而失去理智,喪失思考能力。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成語“脫頭脫腦”指的是人在驚恐、害怕或受到驚嚇的情況下,大腦一片空白,無法正常思考和作出決策。這種狀態類似于頭脫離了身體,大腦也脫離了思維的能力,形象地描述了人失去理智的狀態。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通常用于形容人在緊急情況下由于驚嚇而失去冷靜和理智,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和決策的情況。可以用來形容各種場景,如驚慌失措、被嚇得魂飛魄散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漢書·董仲舒傳》中記載了一個故事。東漢末年,董仲舒是當時著名的儒家學者,他曾經在朝廷上直言勸諫,但被當時的權臣王莽所壓制。一次,王莽召見董仲舒,董仲舒因為緊張和恐懼,竟然在王莽面前脫下了自己的頭巾,大腦一片空白,無法回答問題。這個故事成為了“脫頭脫腦”這個成語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由四個漢字組成,每個字的意思分別是脫、頭、脫、腦。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聽到那個巨大的聲音后,整個人脫頭脫腦地逃離了現場。
2. 在考試的時候,緊張得他脫頭脫腦,一道題也做不出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在受到驚嚇后,頭脫離了身體,大腦也脫離了思維的能力,形象地描述了人失去理智的狀態。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情緒和心理狀態相關的成語,如“驚慌失措”、“魂飛魄散”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當我看到老師生氣的樣子,我脫頭脫腦地站在原地,不敢說話。
2. 初中生:考試前,我緊張得脫頭脫腦,一直忘記了怎么做這道題。
3. 高中生:在面試的時候,我突然緊張得脫頭脫腦,完全無法回答問題。
4. 大學生:聽到那個突如其來的消息,我脫頭脫腦地跑到了朋友家,完全不知道該怎么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