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公鼯猿
發音(Pronunciation):gōng lú yuá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們為了追求個人利益而爭斗不休,互相攻擊,不顧大局。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公鼯猿,公指公犬,鼯指鼯鼠,猿指猿猴。公犬、鼯鼠、猿猴都是動物中的猛獸,代表著爭斗和攻擊。公鼯猿比喻人們為了個人利益而爭斗不休,忽視了大局,互相攻擊。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公鼯猿這個成語常用于形容人們為了個人利益而爭斗不休,不顧大局的情況。可以用于諷刺和批評那些只顧個人利益,不考慮整體利益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公鼯猿這個成語的故事源自《莊子·秋水》篇。相傳,有一只公猿和一只鼯鼠在一棵樹上爭吵不休,為了爭奪樹上的果實,它們互相攻擊,不顧大局。最終,它們因為爭斗過度而同時摔到了地上,失去了爭奪的果實。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公鼯猿是由三個詞組成的成語,每個字都有獨立的意義,合在一起形成了新的含義。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兩個政黨為了爭奪權力,變成了公鼯猿,互相攻擊不休。
2. 在這個公司里,為了爭取升職機會,同事之間經常公鼯猿,爭斗不休。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一只公犬、一只鼯鼠和一只猿猴在一棵樹上爭斗,形成了公鼯猿的場景,這樣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有關爭斗和個人利益與整體利益之間的關系的故事和寓言。例如,可以了解《狼與羊》和《螳螂捕蟬》等寓言故事,這些故事都可以幫助理解公鼯猿這個成語的含義。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班里有兩個同學為了爭奪第一名而公鼯猿,不停地互相攻擊。
2. 初中生:為了爭奪社團主席的職位,同學們變得公鼯猿,互相攻擊不休。
3. 高中生:在高考備考階段,同學們之間為了爭奪名次而公鼯猿,不顧休息和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