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能
基本解釋
公正能干。 晉 袁宏 《后漢紀·順帝紀》:“ 峻 ( 任峻 )以公能,召拜選。文武吏各盡其用,發剔姦盜,不得旋踵,民間皆畏之。”《北史·辛雄傳》:“自后每有疑議, 雄 ( 辛雄 )與公卿駁難,事多見從。於是,公能之名甚盛。”
成語(Idiom):公能(gōng néng)
發音(Pronunciation):gōng né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公能指公正有能力。形容人具備公正、能力和才干。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公能是由“公”和“能”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公指公正、公平,能指能力、才干。公能表示一個人既有公正的品德,又有出色的能力和才干。這個成語強調了一個人在處理事情時應當既要公正無私,又要有足夠的能力。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公能這個成語常用于贊美有才德的人,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在工作、學習或生活中表現出色,兼具公正和能力。可以用來描述領導、教師、科學家、法官等具備公正和能力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公能這個成語的起源并沒有明確的故事,但它的含義與中國古代的儒家思想密切相關。儒家注重個人的德行和能力,認為一個人應該既有道德修養,又有才干和能力。公能這個成語正是反映了儒家思想中對于公正和能力的重視。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公能由兩個漢字組成,沒有特定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領導公能,能力超群,深得員工的尊敬和愛戴。
2. 他在公務員考試中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展現出了自己的公能。
3. 這位法官公能出眾,處理案件公正無私。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住公能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站在公正的天平上,一手拿著公正的天平,一手拿著能力的工具,表示這個人既有公正,又有能力。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公能相關的成語,如“公正廉明”、“公正無私”等,深入了解儒家思想對于道德和能力的要求。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公能,教學有方,我們都很喜歡她。
2. 初中生:班長公能,能力出眾,帶領我們班取得了很多榮譽。
3. 高中生:他在辯論比賽中展現出了公能,既能辯論出色,又能保持公正的立場。
4. 大學生:這個社團的負責人公能,組織能力強,讓大家都愿意參與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