蒯屨
成語(Idiom):蒯屨(kuǎi jù)
發音(Pronunciation):kuǎi j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不合時宜的言行,形容人的言行舉止與時代不相符。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蒯屨是古代一種用蒲草編織的鞋子,屬于古代的服飾。蒯屨通常被認為是一種簡陋的鞋子,與當時的時尚相比較,顯得過時和不合時宜。因此,成語“蒯屨”用來形容人的言行舉止與時代不相符,指不合時宜的言行。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使用“蒯屨”來批評某人的行為或言論不合時宜,與時代格格不入。例如,當有人穿著過時的服裝參加時尚派對時,我們可以說他的穿著真是蒯屨了。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蒯屨”最早出現在《左傳》中的《昭公十三年》。故事講述了昭公在位期間,晉國的大夫晏嬰因為言辭過激而被貶為庶人。后來,晏嬰為了向昭公表達自己的忠誠,特意穿上了庶民的蒯屨,來到昭公面前。昭公看到晏嬰穿著蒯屨,感到非常震驚和憤怒,因為蒯屨是庶民穿的鞋子,不合適出現在朝廷中。于是,昭公將晏嬰趕出了朝堂。這個故事中的蒯屨象征著不合時宜的言行,成為了后來成語“蒯屨”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蒯屨由兩個字組成,分別是“蒯”和“屨”。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行為真是蒯屨,完全不符合現代社會的價值觀。
2. 這種觀念已經過時了,你穿著它就像是蒯屨一樣。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蒯屨”與不合時宜的言行聯系起來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一個人穿著過時的蒯屨參加時尚派對,這樣的畫面會比較有趣,也更容易記住。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中國的成語感興趣,可以學習更多的成語來豐富你的漢語詞匯。同時,你也可以了解成語的起源和故事背后的文化內涵,這將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運用成語。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穿著真是蒯屨,跟我們班同學的時尚風格完全不一樣。
2. 初中生:他的觀念真是蒯屨,還在堅持傳統的思維方式。
3. 高中生:他的言行真是蒯屨,完全不符合現代社會的價值觀。
4. 大學生:他的行為真是蒯屨,還在用過時的方式對待現代社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