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獨出一時(dú chū yī shí)
發音(Pronunciation):dú chū yī sh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獨一無二,獨特出眾,與眾不同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形容某人或某事物在某個時期內獨自卓越,與眾不同,無人可比。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通常用來形容某人的才能、技藝或成就在某個時期內獨步一時,無可匹敵。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衛將軍驃騎列傳》中有這樣一個故事:公元前208年,漢朝時期,劉邦派遣將領韓信出使趙國,韓信表現出色,受到趙王趙武的贊賞和禮遇。當時,趙王趙武收到了其他國家的使者,他們也都帶來了各種珍貴的禮品。然而,韓信卻沒有帶來任何貴重的禮物,只是用自己的才能和智慧征服了趙王。趙王對韓信的才能贊嘆不已,稱他為“獨出一時”。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動詞+數量詞+時間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音樂才華獨出一時,無人能及。
2. 這部電影的特效獨出一時,引起了廣泛的關注。
3. 她的美貌和智慧使她在當時的社交圈中獨出一時。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獨出一時”與“獨一無二”相對應,通過對比記憶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獨出一時”相關的成語,如“獨步一時”、“獨領風騷”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畫技獨出一時,每個人都喜歡他的畫。
2. 初中生:這位運動員在比賽中獨出一時,打破了多項紀錄。
3. 高中生:這本小說的文筆獨出一時,被評為年度最佳作品。
4. 大學生:這位科學家的研究成果獨出一時,對領域內的發展有重要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