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斬
基本解釋
指斬首處死。《舊五代史·晉書·白奉進傳》:“ 彥饒 曰:‘軍中法令,各有部分,何得將 滑州 兵士一例處斬?’”《醒世恒言·兩縣令競義婚孤女》:“ 南唐 法度,凡官府破耗軍糧至三百石者,即行處斬。”《清史稿·高宗紀四》:“丙午, 和其衷 論斬, 段成功 處斬。”
成語(Idiom):處斬(chǔ zhǎn)
發音(Pronunciation):chǔ zhǎ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將犯罪分子處以死刑,斬首示眾。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處斬是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處”指的是處罰,而“斬”則表示斬首。這個成語的基本含義是指將犯罪分子處以死刑,斬首示眾的行為。它形象地描述了對罪犯進行極其嚴厲的懲罰,以示警示和威懾。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處斬這個成語多用于形容對惡劣行為進行極其嚴厲的懲罰,或者形容對罪犯進行公開處決的情景。它可以用于描述法律對犯罪行為的嚴厲打擊,也可以用于形容某人被嚴厲懲罰或處分的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處斬成語的故事起源并不明確,但它可能與古代中國的法律制度和犯罪懲罰有關。在古代,犯罪分子常常被處以死刑,并將他們的首級公開展示,以示警戒和威懾其他人。處斬這個成語可能是從這種古代的懲罰方式中衍生而來的。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處斬這個成語由兩個漢字組成,沒有特定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殺人犯罪分子犯下了無數惡行,最終被判處斬刑。
2. 這個國家對貪污犯進行了嚴厲打擊,將他們處斬示眾。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記憶處斬這個成語可以通過以下方式:
- 將“處”字與“罰”字聯系起來,表示對犯罪的懲罰。
- 將“斬”字與“斬首”聯系起來,表示處以死刑。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中國的法律制度和古代的犯罪懲罰感興趣,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的歷史和文化知識。你可以了解古代中國的刑法制度、死刑的執行方式,以及古代社會對犯罪的態度和懲罰的目的。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這個壞人偷了小明的錢包,應該被處斬。
2. 初中生:這個惡霸欺負同學,應該受到處斬的懲罰。
3. 高中生:這個殺人犯罪分子犯下了多起惡劣的罪行,最終被判處斬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