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夷
基本解釋
亦作“ 外彝 ”。指外族。也指外國或外國人。《漢書·蕭望之傳》:“外夷稽首稱藩,中國讓而不臣,此則羈縻之誼,謙亨之福也。”《漢書·敘傳下》:“西南外夷,種別域殊。” 唐 白居易 《為宰相謝恩賜吐蕃信物銀器錦綵等狀》:“今蒙重賜,益荷圣慈,況來自外夷,知德廣之所及。” 明 張鼎思 《代醉編·奇節》:“其人得疾,既篤,謂 崔 曰:‘荷君見顧,不以外夷見忽。’”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異三·梁尚書》:“其一人望見 梁公 ,股栗伏地,比至稱病不謁, 梁 怪之,勒令出見,一見怒甚,即核其交通外彝,侵冒軍實罪狀,劾而殺之。”參見“ 外族 ”。
成語(Idiom):外夷(wài yí)
發音(Pronunciation):wài y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外國的人或者外國民族。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外夷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春官·大宗伯》中,原指中國古代以外的異族。在古代中國人的眼中,外夷是指與自己文化、風俗、習慣等不同的民族。這個詞語中的“外”表示與中國古代文化、制度等不同,而“夷”則指的是異族。外夷的含義逐漸演變為指外國的人或者外國民族。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外夷一詞可以用來形容與自己文化、習俗不同的外國人。可以用來描述外國友人、外籍教師、外國旅客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外夷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春官·大宗伯》中,文中提到:“外夷者,夷也。”(外夷者,即為夷族。)這個詞語在古代被廣泛使用,用來指代與自己文化不同的異族。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外夷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沒有特定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朋友圈子里有很多外夷。
2. 我們學校來了一位外夷老師。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詞語。可以將“外夷”聯想為“外國異族”,這樣可以幫助記憶它的基本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更多與外夷相關的詞語,例如“夷狄”、“夷人”等。同時,了解不同國家的文化、習俗等也可以幫助加深對外夷這個概念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在學校遇到了一個外夷的同學,他來自美國。
2. 初中生:我的外夷朋友很喜歡中國的文化,他每年都會來中國旅游。
3. 高中生:在國際交流活動中,我結識了很多外夷的朋友,我們互相學習對方的文化和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