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鞭辟向里
發音(Pronunciation):biān bì xiàng lǐ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言辭切中要害,一針見血,能夠直指問題的核心。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鞭,指鞭策;辟,指辟謠;向里,指向內部。鞭辟向里形容言辭直截了當,切中要害,能夠直指問題的核心,不回避實質問題。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言辭或觀點具有犀利而直接的特點,能夠直擊問題的核心。可以用于各種口語和書面語場合。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項羽本紀》中有這樣的記載:項羽與劉邦在垓下大戰,項羽曾被劉邦的將軍韓信擊敗。當時,韓信用計謀將項羽的軍隊分割成兩部分,項羽一部分被困在垓下,另一部分被圍困在漳水之中。劉邦派人向項羽傳達投降的意思,項羽卻回答說:“既已入此,必盡力而死之。”這句話意味著項羽堅決不會投降,寧愿拼死一搏。后來,人們用“鞭辟向里”來形容直截了當、切中要害的言辭。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由四個漢字組成,每個字的意思分別是:鞭(鞭策)、辟(辟謠)、向(向內)、里(內部)。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演講鞭辟向里,直擊問題的核心。
2. 她的評論總是鞭辟向里,讓人無法反駁。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鞭辟向里”拆分成四個部分來記憶,每個部分都有明確的意義,可以和實際場景聯系起來。例如,鞭策馬兒向里跑。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相關的成語,如“一針見血”、“言簡意賅”等,來提升對言辭表達的準確性和犀利性。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的講解鞭辟向里,我們都能聽懂。
2. 初中生:這篇文章的觀點鞭辟向里,讓人深思。
3. 高中生:他的演講鞭辟向里,引起了大家的共鳴。
4. 大學生:這個論文的分析鞭辟向里,為后續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