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裹
成語(Idiom):束裹
發音(Pronunciation):shù guǒ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束縛、約束。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束裹是一個形容詞,指被束縛、約束的狀態或行為。它表示一個人或事物被外部力量或條件所限制,無法自由行動或發展。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束裹常用于形容個人、組織或國家受到各種限制,無法自由發展或行動。它也可以用來描述個人的思想、行為受到傳統觀念或社會規范的束縛。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束裹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左傳》中,是由中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孔子的弟子顏回所說。顏回在一次與孔子的對話中,說自己感到“束裹之中,百僚執政”,意思是他感到自己被各種權力和約束所束縛,無法自由發展。這個成語后來成為了描述個人或組織被限制的狀態的常用詞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束裹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形容詞,其中“束”表示約束、限制,“裹”表示包裹、纏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創造力被束裹住了,無法展現出來。
2. 這個國家的經濟發展被不公平的貿易制度所束裹。
3. 她的夢想被家庭的責任和社會壓力所束裹。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束裹”與“被繩索纏繞”相聯想,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想象一個人被繩索緊緊地纏繞住,無法自由行動,就像被束裹住一樣。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束裹相關的成語,如“束手無策”、“束手待斃”等,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應用這個成語。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被束裹在家庭作業的海洋里,無法出去玩。
2. 初中生:這個社會的規則把我們束裹住了,無法追求自己的興趣。
3. 高中生:學校的課程安排把我們的時間束裹住了,無法自由支配。
4. 大學生:壓力和競爭束裹住了我們的思維,無法自由探索新的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