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躬
基本解釋
同“ 打恭 ”。 明 沉德符 《野獲編·兵部·叉手橫仗》:“若撫按之待其下,惟由科目者尚得打躬,講揖讓之禮。”《儒林外史》第一回:“皇上親自送出城外,攜著手走了十幾步, 危老先生 再三打躬辭了,方纔上轎回去。”《再生緣》第二二回:“ 皇華 打躬應連聲,施禮恭稱謝大人。”
成語(Idiom):打躬
發音(Pronunciation):dǎ gō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彎腰行禮,表示恭敬、敬重。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打躬是指彎腰行禮的動作,表示對他人的尊敬和敬重。這個成語可以用于形容恭敬、恭敬地向他人致敬。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打躬這個成語通常用于描述人們對長輩、上級、學者、名人等表示敬意的場合。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尊重他人、尊敬他人的態度被視為一種美德,因此在正式場合或者與有地位的人交流時,使用這個成語可以表達自己的恭敬之意。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打躬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的禮儀文化。在古代,人們對長者、上級或者有地位的人行禮時,常常會彎腰低頭,以示尊敬。這個動作逐漸演變成為一種成語,用來形容對他人的尊重和敬意。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老師面前,他總是恭敬地打躬致意。
2. 他對長輩非常有禮貌,見到長輩就會打躬行禮。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打躬"這個成語與彎腰行禮的動作聯系起來,形成一個形象的記憶。可以想象自己在見到長輩或者重要人物時,彎腰低頭,以示尊敬和敬意。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類似的成語,如"躬身"(gōng shēn,彎腰行禮)等,以擴展自己的詞匯量和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他看到老師來了,連忙打躬行禮。
初中生:學校組織了一次拜訪名人的活動,大家都要打躬表示尊敬。
高中生:在國際會議上,代表團成員都要向主持人打躬行禮,以示對主持人的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