觕婢
成語(Idiom):觕婢(cū bì)
發音(Pronunciation):cū b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依仗權勢欺壓弱小的人,欺凌婦女。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觕婢一詞源自古代中國的官場,觕指依仗權勢欺壓弱小的人,婢指婦女。成語用于形容那些利用自己的地位或權力欺凌婦女的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觕婢這個成語可以用來描述任何情況下依仗權勢欺壓弱小的行為,尤其是對婦女的欺凌。可以在討論社會公平正義、性別平等以及反對欺凌行為的場合中使用。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觕婢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左傳·昭公十二年》。當時,晉國昭公有一個寵妾叫做娥皇,她非常美麗而且聰明。昭公的正妻子婁姍非常嫉妒娥皇,于是便虐待她。娥皇忍辱負重,最終在昭公的支持下,成功地讓婁姍失去了昭公的寵愛。這個故事成為了觕婢成語的來源,用來形容依仗權勢欺凌弱小的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觕婢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四字成語,其中“觕”是形容詞,“婢”是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公司里觕婢欺人,沒有人敢反抗他。
2. 我們應該齊心協力,反對任何觕婢欺凌的行為。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觕婢的發音與“粗鄙”相近,通過聯想,記憶成語的含義和用法。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觕婢這個成語是中國文化中對于欺凌行為的警示,延伸學習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傳統文化中對待弱小和弱勢群體的態度,以及對于公平正義的追求。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觕婢欺凌同學,我們要一起保護受欺凌的人。
2. 初中生:老師應該嚴厲打擊觕婢行為,維護學校的正常秩序。
3. 高中生:我們要努力學習,將來有能力去改變社會上的觕婢現象。
4. 大學生:觕婢現象在社會中依然存在,我們應該加強法律保護和公眾意識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