愆位
成語(Idiom):愆位
發音(Pronunciation):qiān wèi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偏離正道,失去本位。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愆位指的是偏離了應有的位置或職責,失去了應有的本位。在社會生活中,人們常常要按照各自的職責和角色去履行自己的義務,如果偏離了這個本位,就會產生不良的影響。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愆位這個成語常用于批評或指責他人偏離本職工作,失去了應有的職責和責任感。同時,也可以用于自我反省,提醒自己不要偏離正道。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愆位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左傳·僖公二十三年》。當時,齊國有位官員叫做季文子,他原本是負責掌管國家禮儀的,但是卻偏離了本位,參與政治活動,導致國家禮儀失落。后來,齊國國君為了警示其他官員,特意以季文子為例,創造了“愆位”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愆位由兩個漢字組成,前一個字是“愆”,后一個字是“位”。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一直在做自己不擅長的工作,完全愆位了。
2. 作為老師,她應該盡職盡責,不能愆位。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聯想“愆位”這個成語的發音“qiān wèi”與“欠位”的發音相似。在社會生活中,如果一個人偏離了應有的位置,就像欠缺了該有的位置一樣,會引起問題和不良影響。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職責和責任相關的成語,如“本位”、“職責”、“盡職盡責”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不喜歡愆位,我要按時完成我的作業。
2. 初中生:老師說我們不能愆位,要好好學習。
3. 高中生:社會上有很多人因為愆位而受到批評。
4. 大學生:作為一名學生,我們不能愆位,要努力學習專業知識。
5. 成年人:在工作中,我們要遵守職業道德,不愆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