斥鷃
基本解釋
亦作“ 斥鴳 ”。即鷃雀?!?a href="/r_ci_847fe2bf7887c9d0a0be8ba8f6e21d9f/" target="_blank">莊子·逍遙游》:“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適也?’” 陸德明 釋文引 司馬彪 曰:“斥,小澤也。本亦作‘尺’。鴳,鴳雀也。” 成玄英 疏:“鴳雀,小鳥。” 晉 葛洪 《抱樸子·明本》:“猶之斥鷃之揮短翅,以凌 陽侯 之波?!?毛澤東 《吊羅榮桓同志》詩:“斥鷃每聞欺大鳥,昆雞長笑老鷹非?!?/p>
成語(Idiom):斥鷃(chì yàn)
發音(Pronunciation):chì yà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對不正當行為進行嚴厲指責和譴責。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斥鷃是一個形容詞性成語,由“斥”和“鷃”兩個字組成。斥指責備、責罵,鷃指鳥類中的一種,古代認為鷃是一種嘴尖的鳥,能夠發出尖銳的叫聲。斥鷃這個成語形象地比喻對不正當行為進行嚴厲指責和譴責,就像鷃鳥的叫聲一樣尖銳刺耳。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斥鷃一詞常用于描述對不道德、不合法或不公正的行為進行批評和指責的情況??梢杂糜诟鞣N社交場合,如工作、學校、家庭等,表達對違規行為的不滿和譴責。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斥鷃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古代的傳說。相傳,公元前475年,齊國有一位名叫魯班的著名木匠,他擅長制作精美的家具。有一天,魯班制作的一張椅子被人偷了,他非常生氣,于是他制作了一只木制的鷃鳥,放在自己的作坊里。當有人偷竊時,魯班制作的鷃鳥就會發出尖銳的叫聲,嚇走了賊人。后來,人們就用“斥鷃”來比喻對不正當行為進行嚴厲指責和譴責。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斥鷃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沒有特別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斥鷃了那個貪污的官員,聲音非常尖銳。
2. 她對不守規矩的同事進行了一番斥鷃,讓他們感到非常尷尬。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斥鷃的發音與“斥責”進行聯想,想象一只鷃鳥發出尖銳的叫聲,表示對不正當行為進行嚴厲指責和譴責。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你可以繼續學習其他與斥鷃相關的成語,如“斥候”(chì hòu,指探查敵情的人)和“斥逐”(chì zhú,指驅逐、趕走)。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 小學生:老師斥鷃了那個調皮搗蛋的同學,讓他好好反省。
- 初中生:我們班主任對遲到的同學進行了一番斥鷃,提醒大家要守時。
- 高中生:老師對我們的作文進行了嚴厲的斥鷃,指出了我們的不足之處。
- 大學生:在討論會上,教授對不認真準備的同學進行了一番斥鷃,要求大家要有責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