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陵
基本解釋
亦作“ 馮凌 ”。1.進迫;侵陵。《左傳·襄公八年》:“焚我郊保,馮陵我城郭。” 北周 庾信 《周大將軍司馬裔神道碑》:“於時 宋 兵馮陵,旗鼓侵逼。”《新唐書·郭子儀傳》:“比 吐蕃 馮陵而不能抗者,臣能言其略。”《東周列國志》第十四回:“ 楚 自 若敖 蚡冒 以來,世修其政,馮陵 江 漢 ,積歲年。” 清 李漁 《奈何天·攢羊》:“敵勢馮凌,那殺氣漫天説也驚。” 清 夏燮 《中西紀事·天津新議續議》:“今以數萬里外不賓之荒服,一旦馮陵中夏,竟使爝火爭明,十日并生。”
(2).凌駕,超越。 宋 沉遘 《代人奏請更定科場約束狀》:“剽薄后進,則馮凌於上。”
(3).意氣發揚貌。 唐 杜甫 《今夕行》:“馮陵大叫呼五白,袒跣不肯成梟盧。” 明 文徵明 《除夜》詩:“少日馮陵都遣卻,只將雙髩待明朝。”
(4).猶憑持。《宋書·謝晦傳》:“又以陛下富於春秋,始覽政事,欲馮陵恩幸,闚望國權。”
成語(Idiom):馮陵(fēng líng)
發音(Pronunciation):fēng lí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死后的墳墓,也可指人死后的世界。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馮陵是由兩個詞組成的成語,馮指的是蓋棺定論,陵指的是墳墓。這個成語形象地描述了人死后的墓地,也可以用來指代人死后的世界。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馮陵這個成語常常用于描述人死后的景象,可以用來表達對逝者的懷念和悼念之情。同時,也可以用來形容人對死亡的思考和對來世的想象。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馮陵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的傳說。相傳,古代有一位名叫馮陵的人,他非常聰明而且勇敢。有一天,他被一位仙人看中,帶他進入了一個神秘的世界。在那個世界里,馮陵看到了無數人的墳墓和靈魂。他深感人生無常,決定回到人間告訴世人生死的真相。于是,他回到人間后,將自己的名字馮陵作為成語,用來形容人死后的景象。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馮陵是由兩個單個漢字組成的成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去馮陵的時候,帶了一束鮮花,表達對逝者的懷念之情。
2. 這個故事講述了人死后的馮陵世界,讓人深思生死的意義。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聯想馮陵的發音和意思,將其與人死后的墓地聯系起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古代的生死觀念和相關的傳說故事,以更好地理解馮陵這個成語的含義。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幼兒園:我去馮陵給爺爺帶花。
2. 小學生:馮陵是人死后的墳墓。
3. 初中生:這個故事講述了人死后的馮陵世界。
4. 高中生:我們應該思考生死的真相,而不只是關注人死后的馮陵。
5. 大學生:馮陵這個成語反映了中國古代人們對生死的思考和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