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多聞闕疑 (duō wén quē yí)
發音(Pronunciation):duō wén quē y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聰明好學,多聽多看,思考問題時不輕易下結論。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指一個人善于多方面地聽取信息,廣泛地閱讀,對問題持懷疑態度,不輕易下結論。這個成語強調了在面對問題時應該多方位地獲取信息,不要草率地下結論。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多聞闕疑這個成語通常用于形容一個人的學習態度和思考方式。可以用來表達對某個問題持懷疑態度,需要進一步了解和調查。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韓非子·說難》中有這樣一個故事:春秋時期,韓國有個人叫子犯,他非常好學,每天都會向人請教學問。有一天,他聽到了兩個人爭論的聲音,一個人說:“黑色的烏鴉是白的。”另一個人卻說:“黑色的烏鴉是黑的。”子犯聽后的第一個反應是:“為什么黑色的烏鴉是白的?”然后他開始思考,他懷疑這兩個人的說法,覺得應該進一步了解。后來他通過自己的觀察和研究,得出了黑色的烏鴉是黑的這個結論。這個故事成為了“多聞闕疑”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由“多聞”、“闕”、“疑”三個詞組成。其中,“多聞”表示多方面地聽取信息,廣泛地閱讀;“闕”表示缺乏,沒有;“疑”表示懷疑。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多聞闕疑,對待問題非常謹慎。
2. 作為一名科學家,他總是多聞闕疑,不輕易下結論。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一個人站在一個十字路口,四面八方都有聲音傳來,他用大耳朵聽取信息,眼睛也四處張望。他一邊聽一邊思考,不輕易下結論,就像一只烏鴉在黑暗中飛翔,需要更多的觀察和思考。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閱讀更多的書籍和資料來增加知識儲備,提高多方位的思考能力。同時,也可以學習其他類似的成語,如“博學多聞”、“疑神疑鬼”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他是個多聞闕疑的好學生,總是喜歡問老師很多問題。
2. 初中生(13-15歲):她多聞闕疑,對于新的科學實驗總是充滿了好奇心。
3. 高中生(16-18歲):作為一名優秀的學生,他多聞闕疑,對待問題非常謹慎。
4. 大學生(19-22歲):在大學里,我們應該多聞闕疑,不斷地追求知識的深度和廣度。
5. 成年人(23歲及以上):無論是在工作還是生活中,我們都應該保持多聞闕疑的態度,不輕易下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