苴杖
成語(Idiom):苴杖(jū zhàng)
發音(Pronunciation):jū zhà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用苴(jiū)布做的鞭子,比喻嚴厲的訓斥或懲罰。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苴杖是由苴布制成的鞭子,苴布質地堅韌,被用來懲罰犯人或進行嚴厲的訓斥。這個成語形容對人進行嚴厲的批評或懲罰。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苴杖一詞多用于形容嚴厲的訓斥或懲罰,可以用在以下場景中:
1.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對子女進行嚴厲批評或懲罰;
2. 在教育場所,老師對學生進行嚴厲的批評或懲罰;
3. 在工作環境中,上司對員工進行嚴厲批評或懲罰。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苴杖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刑罰制度。古代的苴杖是一種用苴布制成的鞭子,被用來對犯人進行鞭刑。這種刑罰手段嚴酷而殘酷,因此苴杖成為了嚴厲訓斥或懲罰的象征。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賓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父親拿起苴杖,對兒子進行了嚴厲的批評。
2. 老師用苴杖狠狠地打了一下桌子,嚇得學生們都不敢出聲。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的方式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嚴厲的父親拿起苴杖對孩子進行訓斥的場景,或者想象一個老師用苴杖狠狠地敲打桌子的情景,這樣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懲罰、訓斥相關的成語,如“杖責”、“鞭撻”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用苴杖敲了敲桌子,同學們都安靜下來了。
2. 初中生:他因為犯了大錯誤,被班主任用苴杖嚴厲地訓斥了一頓。
3. 高中生:他被父親用苴杖痛打了一頓,從此改過自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