誖暴
成語(Idiom):誖暴(bèi bào)
發音(Pronunciation):bèi bà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心躁急,行為暴躁,容易發怒。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誖暴是由“誖”和“暴”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誖”意為心躁急,焦慮不安;“暴”意為暴躁,易怒。合在一起,表示人的心情不穩定,容易發怒,行為暴躁。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人的情緒不穩定,容易發怒的狀態。可以用來形容某人在遇到困難或挫折時表現出的暴躁和不耐煩的情緒。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項羽本紀》中有一則故事與此成語有關。故事中,項羽在與劉邦爭奪天下的戰爭中,劉邦采用了包圍項羽的戰術,使得項羽感到焦慮和不安。項羽的心情變得非常躁急,行為暴躁,最終導致了他的失敗。因此,人們常用“誖暴”來形容人在困境中表現出的躁急和暴躁。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詞+形容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最近工作壓力很大,常常心情誖暴。
2. 在面對挫折時,要學會控制情緒,不要表現出誖暴的行為。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誖暴”與“心躁急,行為暴躁”這個含義聯系起來,形成一個形象的印象。可以想象一個人臉上愁眉苦臉、手舞足蹈,非常焦慮和暴躁的樣子,以此來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情緒相關的成語,如“怒氣沖沖”、“喜怒無常”等,以擴大對情緒表達的理解和應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我哥哥最近心情不好,經常誖暴。
2. 初中生(12-15歲):考試前,同學們都很誖暴,因為壓力太大了。
3. 高中生(15-18歲):有些同學遇到困難時容易誖暴,需要學會冷靜應對。
4. 大學生(18歲以上):畢業季,很多同學面臨就業問題,心情都有些誖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