訕棄
基本解釋
訕謗鄙棄。 晉 葛洪 《抱樸子·漢過》:“柔媚者受崇飾之祐,方稜者蒙訕棄之患。”
成語(Idiom):訕棄(shàn qì)
發音(Pronunciation):shàn q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譏笑、嘲弄、鄙視別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訕棄是由“訕”和“棄”兩個詞組成的成語。訕的意思是譏笑、嘲弄,棄的意思是拋棄、丟棄。訕棄的意思是嘲笑、鄙視別人,表示對他人的行為或品質不滿而表達出的輕蔑之情。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訕棄這個成語常用于形容人們對他人的不滿或不認同的情況。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用它來表達對別人的輕蔑或嘲笑,但需要注意使用場合,避免傷害他人的感情。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訕棄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左傳·僖公七年》的故事。故事中,齊國的公子燮在晉國擔任官職期間,犯了錯誤被貶職。回到齊國后,公子燮為了報復,用譏笑和嘲弄的方式對待其他官員,表示他們不如自己。因此,人們用“訕棄”這個成語來形容公子燮的行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成語“訕棄”由兩個漢字組成,分別是“訕”和“棄”。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們訕棄了那位新來的同事,因為他們覺得他不夠聰明。
2. 她受到了同學們的訕棄,因為她的家庭背景不如他們。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訕棄”與“嘲笑”、“鄙視”等含義相近的詞語進行聯想,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同時,可以嘗試將成語運用到具體場景中,加深對其含義的理解和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除了了解“訕棄”這個成語的含義和用法,還可以學習其他與批評、嘲笑相關的成語,如“譏笑”、“嘲諷”等,豐富自己的詞匯量。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們訕棄了那個不會踢足球的同學,覺得他不夠厲害。
2. 初中生:班里的一些同學訕棄了那位成績不好的同學,覺得他不夠聰明。
3. 高中生:她受到了同學們的訕棄,因為她的家庭背景不如他們。
4. 大學生:有些人總是訕棄那些不同意他們觀點的人,缺乏包容心。
希望以上學習指南對您學習和理解“訕棄”這個詞語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