慵疎
成語(Idiom):慵疎
發音(Pronunciation):yōng sh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懶散疏忽,不勤勉認真。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慵疎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慵意為懶惰、懈怠,疎意為疏忽、粗心。這個成語形容一個人懶散疏忽,不勤勉認真。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慵疎多用于批評形容一個人工作態度不端正或學習態度不認真的情況。可以用來形容學生在學習上不勤奮,工作上不負責任的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慵疎的故事起源于《韓非子·五蠹》。相傳,齊國有一個人名叫王貢,他非常懶散,不肯努力工作。有一天,他在家里躺著休息,父親為了教育他,就把一只蜻蜓放在他的手上。蜻蜓在王貢的手上飛來飛去,但他卻毫不在意,懶散地閉著眼睛。父親看到這個情景,就用“慵疎”來形容他的懶散態度。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慵疎是一個形容詞+形容詞的結構,形容詞“慵”表示懶散,形容詞“疎”表示疏忽。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工作慵疎,經常拖延任務的完成。
2. 這位學生學習態度慵疎,不重視課堂上的知識。
3. 他的慵疎態度給他的工作帶來了很多麻煩。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慵疎的發音與“勇數”相似,可以想象一個懶惰的人在數數時很慢,不認真的樣子。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慵疎相關的成語,如“懶散”、“懈怠”等,以擴展詞匯量。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學習態度慵疎,經常不認真聽老師講課。
2. 初中生:他的慵疎態度導致他的考試成績一直不理想。
3. 高中生:他在備考期間表現得慵疎,沒有按時完成作業。
4. 大學生:他的慵疎態度讓他錯過了很多實習和就業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