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膠西序
基本解釋
《禮記·王制》:“ 夏后氏 養國老於東序,養庶老於西序…… 周 人養國老於東膠,養庶老於虞庠。虞庠在國之西郊。” 鄭玄 注:“東序、東膠亦大學,在國中王宮之東……西序在西郊。”東膠、西序本為 夏 周 之小學、大學,后用以泛指興教化、養耆老的場所。《陳書·儒林傳·沉不害》:“故東膠西序,事隆乎三代;環林璧水,業盛於西京。” 唐 楊炯 《大唐益州新都縣學先圣廟堂碑文》:“東膠西序,云閣蓬丘;國號 陶唐 ,家成 鄒 魯 。”《舊唐書·太宗紀上》:“釋菜合樂之儀,東膠西序之制,養老之義,遺文可覩。”亦作“ 東序西膠 ”。《陳書·徐陵傳》:“巡省方化,咸問高年,東序西膠,皆尊耆耋。”
成語(Idiom):東膠西序
發音(Pronunciation):dōng jiāo xī x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東西方文化融合、交流互通。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東膠西序是一個由“東膠”和“西序”兩個詞組成的成語。其中,“東膠”指的是中國古代的膠東地區,這里是中國與外國交流的重要門戶,也是東西方文化交匯的地方;而“西序”則指的是歐洲文化,特指西方的文化秩序。東膠西序這個成語形象地表達了東西方文化相互融合、交流互通的意思。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于形容東西方文化的交流、融合,也可以用于形容兩種不同文化之間的互相影響和學習。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東膠西序這個成語源自于《韓非子·外儲說左上》。在這篇文章中,韓非子描述了膠東地區與西方文化的交流,強調了文化交流的重要性和價值。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成語由兩個部分組成,分別是“東膠”和“西序”。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中國改革開放以來,東膠西序的交流日益頻繁。
2. 這個城市成了東膠西序的文化交融之地。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東膠西序”這個成語與東西方文化交流的形象聯系起來,形成一個圖像,以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中國與西方文化的交流歷史,了解更多有關東膠地區和西方文化的知識。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學校的國際交流活動讓我們感受到了東膠西序的文化魅力。
2. 初中生:我希望能有機會參加東膠西序的文化交流活動,增進對西方文化的了解。
3. 高中生:東膠西序的交流使得我們能夠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之間的差異和相似之處。
4. 大學生:我計劃在畢業后去東膠地區工作,體驗東膠西序的文化融合。
希望這份學習指南能夠幫助你全面了解和記憶“東膠西序”這個成語。